刻畫行為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。從古玉雕飾、摩崖石刻到金石雕刻,石雕這門古老的藝術一直在我們身邊。
石雕與茶具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石雕壺,瞬即在藝苑中成為驚艷奪目的奇葩。
石雕壺(簡稱石壺),發軔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。它雕鐫的紋飾集繪畫、詩文、篆刻等技藝與一體,新穎而又高雅。石壺一般以“端溪石”“壽山石”“雞血石”“靈璧石”“菊花石”等石料做為用材。
因石材具有硬性致密特質,所以制作石壺時都必須精雕細琢。諸如深雕、淺刻、鏤雕、線刻等技藝不一而足。
一把構思好、藝術性強且工藝精湛的石壺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。
石壺百科
款式
石壺制作粗看全無章法,天馬星空。實則造型別致,做工考究。可謂 "巧奪天工"。石壺款式常見的有:提梁式、活把提梁式、梅樁式、竹節式、壽桃式、菊花式、動物式和各種光面壺。
傳統工藝
石壺由整石制作而成,與紫砂壺制作工藝相比,難度系數不遑多讓,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。石壺傳統的工藝手法有以下四種:捏、鏤、剔、雕。
捏,指打坯樣,即是創作設計過程。鏤,指根據線條圖形挖掉內部無用的石料。剔又稱摘,指按圖形剔去外部多余的石料。 雕,指最后進行仔細的琢剁并雕件成型。
什么樣的石壺具有更佳的收藏價值
首先,看選用的石材材質。既要看石壺的顏色運用又要明辨石材的化學成分。比如寫實風格的石壺,不能用花俏、色彩艷麗的石材雕刻;而石材中含有不利于人體健康的化學元素,既不具有觀賞收藏價值又不具有實用性。
手工制作的石壺一般以天然成趣的觀賞石為原材,以寫實風格作為藝術角度來看,這類的手工石壺藝術才是最高階段,收藏價值也最高。
其次,看石壺的藝術格調。具體從三個方面著手:
造型藝術。好的石壺一定是在壺腹、壺鋬、壺流(壺嘴)、壺蓋四大體積的大小比例融洽和諧的,呈現給人一種美觀、自然、得體的視覺感受。比如壺流要成弧形狀,要有動感,倒水時,水流要長而暢。壺腹要穩重,壺鋬手感要好等;
構造藝術。欣賞國畫時,要看畫面的著墨疏密有致、濃淡相間,構圖布局要有層次感,富于變化。同理,鑒別石壺也應該從繪畫構圖的審美角度去剖析它的藝術性。好的石壺,不管你從哪個角度去觀賞,在視覺效果都是一幅立體的、完整的畫;
雕工技藝。一枚雕刻功底好的石壺作品,給人的視覺是看不出人為用何種工具制作而成,而是酷似天然形成的作品。同樣藝術水平較高的石壺作品,雕刻功力的深淺也決定其價值的高低。
最后,看石壺雕刻的構思。一枚藝術價值高的石壺制作時間并不長,而構思的時間是制作時間的幾十甚至幾百倍,花上一年或二年的時間才構思出一枚石壺造型也是常有的事。石壺的構思藝術是作者的社會閱歷、文化修養、思想情感、藝術功底的綜合體現。有思想的石壺作品,才是真正的收藏價值所在。
一壺得真趣,看圖品石壺
品鑒:造型古韻風存,頗有傳統人文內蘊。相石構思巧妙,壺體蝌蚪與壺蓋青蛙之間構成“尋親”故事的相連,妙趣橫生。金銀凍材質石壺現已很少見,十分珍貴。
品鑒:造型纖秀靈巧,有了“茶壺”造型最重要的清靈本質。構造簡約明快,人文寫意輕點,就有了豐富的傳統意韻。通體粉燦的芙蓉色潔凈柔美,材質上更倍增價值之感。
品鑒:通體羊脂白一色騎絕,質地凝潤瑩實,如玉脂般細膩晶燦。“寒江垂釣”的立意極恰當用盡石材之美。冰雪天地,一舟獨釣,一把壺卻有曠遠寧靜的境界。
收藏新貴——澄泥石壺的趣聞
澄泥石壺采自蘇州天平山白云泉天然澄泥石為用材,經過精心加工雕刻而成。據考古發現,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為宮廷珍品。
相傳吳王駐巫巖山館娃宮,對金山石匠之貢品——龍鳳生肖澄泥石壺愛不釋手,更是每朝必用,后西施范彝泛舟湖,隱歸山林,不慕金銀,只帶其石壺兩個,恩愛至歸。
唐代茶圣陸羽在赴天巫游玩之時,喝了天巫之茶,欣然提筆,命名“吳中第一泉”,至今仍留于天平山白云泉之上,股股清泉于澄泥石中流出,水質甘醇透明,富有大量礦物質,常飲則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。
蘇州藏書鄉生產的澄泥石壺既有傳統的石雕藝術風格,又具有宜興紫砂陶壺的寫實作風,而在雕刻技藝上,更是運用深淺浮雕、金屬鏤刻和淺刻等多種手法,用名貴的澄泥石雕琢出眾多造型各異、精巧玲瓏的澄泥石壺,令人嘆為觀止。
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因澄泥石壺內容量小、自重重,雖在澄泥石中沏的茶湯,飲之有益于人體健康,但仍以收藏、把玩、家庭裝飾為主。